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

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出版八八風災攝影集



台灣新聞研究會發表攝影集,由左至右依序為攝影集編審顧問劉振祥、主編潘俊宏、蘋果日報資深攝影記者杭大鵬、中國時報攝影記者黃世麒。(記者宋小海攝)



記者宋小海/報導

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於8月6日時舉行「八八過後.莫拉克風災影像實錄」攝影集發表會,該書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補肋經費製作,自今年4月開始對外徵件,除了攝影記者參與,也有來自災民、救難人員、民間團體、政府機關所提供的影像資料。研究會最後徵集將近2900張照片,書成共選出291張照片,呈現自然反撲、人性光輝、重建之路、國土規劃與生態保育等議題。

 「每天面對電腦,一再重覆看這些影像,幾乎可以聞到現場的氣味,包括土的味道、水的聞道、人的汗水味道。」攝影集編審顧問劉振祥說,本書出版是一個開始,提醒平面攝影工作者持續關注災區的變化發展,或許十年後會有另一本完全不同的攝影集出現。

 蘋果日報資深攝影記者杭大鵬也說,相較於攝影工作公關化、配圖化的圖像內容,風災每張照片、每個人物都是直接情緒衝擊而顯得真實,也是台灣發展過程的紀錄。

 「『人定勝天』這四個字到底存不存在?我相信以前可能存在,可是我看到那個景像,這四個字就是破滅了。」攝影集封面拍攝者、中國時報攝影記者黃世麒說,他在災後第五天抵達小林村,雖然事前已在其他媒體目睹受災畫面,但親臨現場時還是愣住了,而現在看到當時拍的照片,心裡還是會發抖。風災期間救難人員協助攝影採訪、受災民眾反問攝影記者吃飽了沒,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,也讓他體會到台灣的溫暖

 新聞攝影研究會常務理事、攝影集主編潘俊宏表示,災民的記憶是最直接的,而服務志工、救災人員、攝影記者都是事件的詮釋者,而政府也有其角色,在週年之際也要面對災民對重建過程的抗議,這些都是多元的聲音,所謂的真相也因而有許多面向。透過編選攝影集,讓讀者從觀看影像的情緒中,產生瞭解事件來龍去脈的動力,也希望推動培養大眾影像識讀能力。

 新聞攝影研究會並補充強調,攝影集乃單純從影像紀錄的角度出發,為事件週年後留下一個歷史的見證,紅十字會未來將轉送至各縣市政府及大專院校圖書館,做為防災教育推廣之用,並不會對外販售或是其他銷售、營利之行為。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